排序算法
目录
冒泡排序
选择排序
插入排序
希尔排序
快速排序
归并排序
计数排序
基数排序
冒泡排序
初步实现
两次完整遍历数组
- 依次比较数组中相邻两个元素大小,若a[i]>a[i+1]则交换两个元素,两两都比较一遍称为冒泡,结果是让最大的元素排至最后。
- 重复以上步骤,直到整个数组有序。
减少比较次数
两次循环,一个遍历length次,另一个遍历length - i次。
减少冒泡次数
一次遍历后未发生交换时说明数组有序。
进一步优化
最后一次交换的索引可以作为下一轮冒泡的比较次数。若为零,表示整个数组有序。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{
int n = a.length - 1;
for(;;){
int last = 0;
for(int j = 0;j < n;j++){
if(a[j] > a[j + 1]){
swap(a,j,j+1);
last = j;
}
}
n = last;
if(n == 0){
return;
}
System.out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a));
}
}
public static void swap(int[] a,int i,int j){
int temp = a[i];
a[i] = a[j];
a[j] = temp;
}
选择排序
实现
- 将数组分为两个子集,排序的和未排序的,每一轮从未排序的子集中选出最小的元素,放入排序子集
- 重复以上步骤,直到整个数组有序
优化方式
- 为了减少交换次数,每一轮可以先找最小的索引,在每轮最后再交换元素
与冒泡排序相比
- 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(n^2)
- 选择排序一般快于冒泡,因为交换次数少
- 但如果集合有序度高,冒泡优于选择
- 冒泡属于稳定排序算法,而选择属于不稳定排序
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(int[] a){
for (int i = 0; i < a.length - 1; i++){
int s = i;
for (int j = s + 1; j < a.length; j++){
if(a[s] > a[j]){
s = j;
}
}
if(s != i){
swap(a,s,i);
}
System.out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a));
}
}
插入排序
实现
- 将数组分为两个区域,排序区域和未排序区域,每一轮从未排序区域中取出第一个元素,插入到排序区域(需保证顺序)
- 重复以上步骤,直到整个数组有序
优化方式
- 待插入元素进行比较,遇到比自己小的元素,就代表找到了插入位置,无需进行后续比较
- 插入时可以直接移动元素,而不是交换元素
与选择排序比较
- 二者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(n^2)
- 大部分情况下,插入都略优于选择
- 有序集合插入的时间复杂度为O(n)
- 插入属于稳定排序算法,选择属于不稳定排序
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(int[] a){
for(int i = 1; i < a.length; i++){
int temp = a[i];
int j = i - 1;
while(j >= 0){
if(temp < a[j]){
a[j + 1] = a[j];
} else {
break;
}
j--;
}
a[j + 1] = temp;
System.out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a));
}
}
希尔排序
快速排序
实现
- 每一轮拍寻选择一个基准点(pivot)进行分区
- 让小于基准点的元素进入一个分区,大于基准的元素进入另一个分区
- 当分区完成时,基准点元素的位置就算其最终位置
- 在子分区重复以上过程,直至子分区元素个数少于等于1,体现的是分而治之的思想(divide-and-conquer)
- 单边循环快排(lomuto洛穆托分区方案)
- 选择最右元素作为基准点元素
- j指针负责找到比基准点小的元素,一旦找到则与i进行交换
- i指针维护小于基准点元素的边界,也就是每次交换的目标索引
- 最后基准点与i交换,i即为分区位置
- 双边循环快排(并不完全等价于hoare霍尔分区方案)
- 选择最左元素作为基准点元素
- j指针负责从右向左找比基准点小的元素,i指针负责从左向右找比基准点大的元素,一旦找到二者交换,直至i,j相交
- 最后基准点与i(此时i与j相等)交换,i即为分区位置